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时政)《为了人民幸福生活—…
 央行年内第二次降准落地 新增…
 时政)《为了人民幸福生活—…
 团结各界明确方向!国际社会…
 2022年12月6日国内时政考点
 2021年1月国内外时事政治精选
 2021年1月应急管理大事记
 定了!12月起大连有这些大事…
 盘点ATP一月大事德约遭逐惹争…
 2021年1月国内外时事汇总(持…
 日媒报道:海南加速发展医疗…
 旅游新闻速览_直播
 推动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旅游精品
 全国旅游
 徐波:用世博精神继续讲好中…
 获赔5000万创国内记录网易又…
 公安提醒:近期出现多起ETC诈…
 韩“西海事件”追责持续发酵…
 2022 年 11 月汇率月报:美联…
 上外一周发布┆上外召开人才…
 上外一周发布┆上外发布《长…
 上外-松江全球传播实训基地启…
 上外一周发布 ┆《跨文化交际…
 上外国际合作伙伴高校校长来…
 2022公考时政常识热点时评十…
 时政点评2022时政热点2月9日
 时政点评2022时政热点2月22日
 国内外时政热点素材2022年5月…
 人民日报2022年二月微时评汇…
 中国两个公司杀进2022年全球…
 中国十大芯片企业排名
 国内市值最高的十大科技公司…
 中国顶尖的十大“龙头”科技…
 2020中国高科技公司实力排行…
 加盟制会不会让房产中介的口…
 房地产中介做加盟模式垂死挣…
 房产中介好做吗?看完这个你…
 加盟房产中介到底怎么样是开…
 房产中介加盟店好不好开?房…
 独家 乘风破浪的姐姐系列专访…
 【读编往来】武汉纺织大学陈…
 陈慧_经济学人-前瞻网
 【教育整顿·学典型】陈慧:…
 《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
 知知时政|11月25日政务新闻
 2022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汇…
 【时政新闻】全市工业企业疫…
 【时政新闻】我县召开疫情防…
 各地深入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时政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时政)《为了人民幸福生活——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智库报告(3全文完)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6 22:48:06 | 【字体: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是当代中国人权观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明确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表明了人民性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最显著的特征。这一理念包含四个维度:在人权主体上,明确人民是人权事业的参与者、促进者,也是最终受益者,人权不是一部分人或少数人享有的特权,而是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的普惠性人权;在人权内涵上,坚持按人民需求确定人权事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将人权从生存权、发展权扩展到其他更多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人权事业的奋斗目标;在人权保障上,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人民推动人权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在价值追求上,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人权最高目标,坚持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始终维护人民的利益,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1当代中国人权观的核心理念、民主要义、民生追求核心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人权事业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奉行人民至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是中国发展人权事业的最本质特征。民主要义——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权利是基本人权。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这是中国式民主的核心要义。

  民生追求——坚持以民生为人权发展基础。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拥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文化精神生活,让每个人都能免于恐惧、不受威胁,让每个人更好地发展自我、幸福生活,这是人人享有更加充分人权的真谛,赋予了人权事业发展全新意蕴。

  2.2当代中国人权观的认识论、实践论、辩证法从认识的角度,坚持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人权是在一定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随着历史条件变化而发展,人权保障内容和保障水平也因此不断丰富和提升。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世界上没有固定的人权保障模式,各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只能从本国实际和人民需求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人权发展道路。从实践的角度,坚持以发展促人权。生存是享有一切人权的基础,必须通过发展保障生存,并为其他各项权利的实现创造基础条件。贫困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必须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摆脱贫困,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这是人权保障的中国路径,也是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密码”。从辩证的角度,坚持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有机统一。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没有个人的发展就没有集体的发展,离开集体的个人就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必须将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统一起来、相互促进,才能实现最大化的人权。

  2.3当代中国人权观的目标定位、法治路径、评价标准目标定位——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所有人都享有人权,且享有充分的、全面的、高水平的人权,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法治路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把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以保障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评价标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权不是装饰品,也不是用来做摆设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权事业的建设者和根本依靠力量。人权状况好不好,应由本国人民来评判,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增强,是评价一国人权状况的最重要标准。

  2.4当代中国人权观的世界情怀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气候变化、跨国传染性疾病等国际危机不断出现,过时的冷战思维、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甚至国际社会的利益之上并且动辄对别国指手画脚的霸权主义做法已经不合时宜。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社会相互依赖甚至依存关系的增强是客观趋势。(注4)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当代中国人权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主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不仅保证本国人民人权,还“传承仁爱、立己达人”。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一道,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中国坚持在人权发展道路上,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中国主张基于平等和互相尊重开展对话和合作,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健康发展。中国坚定不移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多边主义框架下大力开展南南合作,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中国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多个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主张,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倡议,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极大地丰富发展了人类人权文明样态。

  中国在推进人权事业发展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结中国团结带领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成功经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一个有着深厚文明积淀的东方大国,中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新理念新举措新实践,不但为世界人权事业和人类文明画卷增添了新的色彩,也为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坚持以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的基本人权,解决了超大规模人口的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从大幅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的跨越。占世界人口80%以上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类似课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探索和经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美国学者菲利普·李·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前言写道:“迄今人类的进步大多产生于智力的进步和对人权的尊重,其中含有未来更加美好这一主要希望。”中国愿与各国分享经验、共同探索,为推动人类人权文明进步、建设更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坚强领导。外国观察者点评中国过去几十年在各领域取得的惊人发展成就时,常常聚焦于中国规模化治理经验的一个鲜明特点——领导力,其中包括“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顶层设计,领导者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以及强大的社会动员力。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从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到致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拥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者至关重要。在中国,“领导者”就是中国。中国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将“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组织起来,完成了现代国家的建构与重塑,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通过提升国家能力、完善国家治理,推动实现超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转型,并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为人民提供权益福祉、创造美好生活。在中国的脱贫攻坚战中,习主席亲自谋划、靠前指挥,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奋战在减贫一线亿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创造了世界人权史上的奇迹。中国的坚强领导,使中国人权事业具有了清晰的战略指向,形成了高效的聚合能力,不断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国将抽象的人权概念,具体化为生存权、发展权、生命权、健康权等一系列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有的权益,使人权更加具体可感,促进了人权事业的发展。——立足实际。对大量生活在动荡地区的儿童来说,人权首先意味着保障生命安全,并离开难民营、回到安宁的家园和课堂;对欠发达国家妇女来说,人权可能意味着在家门口拥有一口水井、喝上干净充足的饮用水;对深受能源危机影响的家庭来说,人权可能意味着获得负担得起的现代能源,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中与家人共进晚餐;对许多美国少数族裔来说,人权可能首先意味着在生活工作等领域免于遭受系统性歧视,得到公平的个人和家庭发展机会。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权事业发展也不能套用“一个模子”。中国的实践表明,从自身实际出发,走符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才能行得通、走得顺、为人民所满意。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理应根据自身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人权发展道路。强加的“人权道路”往往行不通,简单的人权“拿来主义”通常会“水土不服”。——发展驱动。人权保障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途径,也是推动人权事业进步的动力。中国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优先事项,通过做大经济“蛋糕”,夯实人权保障的物质基础。同时,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通过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权利需求,促进各项人权的全面发展。在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这一人权的最大障碍后,中国又着眼于共同富裕,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通过发展力求使每一个个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加剧,地区冲突频仍,世纪疫情持续蔓延,世界人权事业遭受严峻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发展的意义愈发凸显。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就是要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在发展中更好保障和增进人权。——法治保障。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也是保障人权的有效途径。中国在推动人权事业发展中,十分注重法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保障人权提供了根本依据和根本规范,不仅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还全面系统地规定了全体人民享有广泛的人身人格权利、财产权利、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中国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引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为维护公民各项权益提供坚强保障。——互鉴包容。近代人权概念、思想、实践诞生于欧洲启蒙运动,数百年来,尊重和保障人权既是现代文明的基本精神,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就像《世界人权宣言》被译成数百种不同语言在全球广泛传播,发展人权这项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也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发展路径。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各国人民对人权的认识理解和发展路径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中国尊重人权实践的多样性,认为在人权问题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理想国”,反对在人权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中国主张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解决全球人权“治理赤字”,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经过长期艰苦奋斗,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权事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中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中国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权利需求,全方位提升各项人权保障水平。放眼当今世界,贫困、战乱、环境等问题对人权保护构成严重威胁,全球人权“治理赤字”十分突出。针对这些威胁,世界各国需要团结,而不是对抗;需要合作,而不是脱钩;需要开放,而不是封锁;需要沟通,而不是制裁。实现人人充分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各国应在平等和尊重基础上,积极开展人权对话和合作,扩大共识、减少分歧、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使全球人权治理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真正造福各国人民。

  (注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2021年9月(注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2021年4月(注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实施成果吹风会,2021年5月31日(注4)柳华文,《读懂中国的人权观》,环球时报,2022年7月29日(完)

时政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时政新闻:

  • 下一个时政新闻: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时政新闻 时政)《为了人民幸福生活——当代中国人权观… (12-06)
    普通时政新闻 央行年内第二次降准落地 新增5000亿元支持实体… (12-06)
    普通时政新闻 时政)《为了人民幸福生活——当代中国人权观… (12-06)
    普通时政新闻 团结各界明确方向!国际社会期待中国推动COP1… (12-06)
    普通时政新闻 2022年12月6日国内时政考点 (12-06)
    普通时政新闻 知知时政|11月25日政务新闻 (12-06)
    普通时政新闻 2022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汇总(11月26日) (12-06)
    普通时政新闻 【时政新闻】全市工业企业疫情防控暨安全生产… (12-06)
    普通时政新闻 【时政新闻】我县召开疫情防控警示教育视频会… (12-06)
    普通时政新闻 各地深入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 助力低碳发展 (12-06)
    普通时政新闻 近期时事政治:2020国内时政常识积累(1月25日… (12-06)
    普通时政新闻 重大时政热点评析拿走不谢 (12-06)
    普通时政新闻 近期时事政治:2020国内时政常识积累(6月27日… (12-06)
    普通时政新闻 评析时政热点 涵养家国情怀——渭南高级中学高… (12-06)
    普通时政新闻 近期全国大部地区出现断崖式降温 专家:寒潮和… (12-06)
    普通时政新闻 国考时事政治:2020年国内时事知识热点汇总(… (12-05)
    普通时政新闻 时政热点:2020年12月14日时政常识汇总、汇总 (12-05)
    普通时政新闻 【时政要闻】崂山区举行庆祝“中国茶”申遗成… (12-05)
    普通时政新闻 今日时事政治:2020国内时政常识积累(2月28日… (12-05)
    普通时政新闻 2020年10月12日时政常识汇总学习摘抄:近期时…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