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战争的幽灵”是否正在若隐若现?随着俄乌冲突的升级,国际社会对核战争的危机感日益强烈。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表示,北约高层官员曾对俄发出核威胁,但俄罗斯“有很多武器可以回击”,他还强调,这不是虚张声势。此外,就在不久前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次审议大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警告说,“核风险处于冷战以来的最高点”。
核武器是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如果爆发失控的核战争,那会将人类社会带进毁灭的深渊。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一旦美国和俄罗斯全面爆发核冲突,将会导致全球超过50亿人死亡。现在,一个危险的苗头正在出现:无论当事各方是不是在说“气话”或者“大话”,核武器被谈论的次数的确在增加。但核武器决不是绑在腰间的手榴弹,随时可以拿出来晃一晃,吓唬吓唬人,战争的螺旋升级常常是出人意料的,在核战争的问题上,没有任何后悔药可吃。
因此有关各方尽快使局势降温,为劝和促谈创造条件是当务之急。需要看到,当前的“核紧张”,源于地缘政治角逐带来的强烈不安全感。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国间冲突的可能性在上升,全球战略稳定正快速被松动。一个浅显道理是,环境越是和平稳定,核武器上的灰尘就会越厚;一旦陷入“追求更安全—更不安全—更想要绝对安全”的恶性循环,核武器就容易被拿出来擦得铮亮。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核不扩散体系正前所未有地脆弱。对此,美西方要负主要责任。多年来,美西方的“核双标”像一颗钉子,扎在全球核不扩散的努力之上,形成一个个漏洞,事实上造成了“核门槛”越来越低、防止核扩散越来越难的窘境。不仅如此,美国在冷战思维的驱动下,强化集团政治和军事同盟,谋求绝对战略优势,在欧亚大陆东西两侧挑动阵营对立,推动核导等战略力量前沿部署。这一系列消极举措就是“核紧张”的症结所在。
如今,在国际场合中,最热衷表达对核战争“担忧”的就是华盛顿。我们认为,如果华盛顿说的是真心话,作为核大国,也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就更应当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缓解国际社会、尤其是大国间的不安全感。比如,停止发展和部署全球反导系统,不寻求在海外部署陆基中导,尽快撤回部署在境外的核武器,不以任何形式在亚太复制“核共享”安排,等等。只有美国先做到这些,才有资格去向别人提要求。
美国和俄罗斯拥有最大核武库,应切实履行核裁军特殊、优先历史责任,以可核查、不可逆和有法律约束力的方式进一步大幅、实质削减各自核武库,为最终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创造条件。此外,我们还呼吁,核武器国家应放弃以先发制人为核心的核威慑战略。众所周知,中国是核大国中唯一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或者进行核威胁的国家。这一政策在降低核风险、防止核冲突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希望其他核武器国家、特别是核大国能跟上中国的步伐。
今年年初,中、俄、美、英、法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同步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申明“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防止核战争的根本在于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并确保各国安全不受减损。只有这样,才能让眼前的核武器“服务于防御目的、慑止侵略和防止战争”,也才能创造更有利于促进裁军的安全环境,最终建立一个无核武器世界。
半年前,普京肯定没有想到是现在这样的结果;半年后,普京似乎别无选择只能开始战争动员。
但态度强硬的普京也强调,这只是部分战争动员。只是很明显,他现在也是压力山大,他最严峻的考验来了。
普京的解释是:这是因为“西方的目的是削弱、分裂并最终摧毁我们的国家”,“他们现在公开说,他们在1991年设法分裂了苏联,现在是时候对俄罗斯做同样的事情了,俄罗斯必须被划分为许多相互之间会发生致命冲突的地区。”
换句话说,俄罗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现在不仅仅在与乌克兰作战,而且在与整个西方的军事机器作战。
普京甚至预测,如果不遏制对方,对方接下来就是对克里米亚展开进攻,对俄罗斯本土发动进攻。
1,征召曾在俄武装部队中服过役,或有一定军事专业和相关经验的预备役人员。
2,按照俄国防部长绍伊古的说法,符合条件的俄罗斯预备役,共有2500万,但此次部分动员将征召30万名。
3,也有限制条件,目前不涉及大学生,义务兵不会被派遣至前线,征召的预备役,在部署到前线前必须接受额外的军事训练。
4,普京还强调,“解放”整个顿巴斯的主要目标,保持不变,但“决定开始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是必要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5,普京同时支持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等地就加入俄罗斯的全民公投,用他的话说,“我们不能,我们没有道德权利让我们的亲人被屠夫撕成碎片,我们不得不回应他们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线,更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的,还是核武器的表述。普京指责西方进行核讹诈,然后说,如果俄罗斯的领土完整受到威胁,“我们一定会使用我们可用的所有武器。这不是虚张声势。”
7,按照绍伊古的说法,截至目前,俄乌两军战线多公里,“保护这条战线和那些(俄控)领土”,正是此次部分动员的目的所在。
自2月24日行动开始至今,俄军共阵亡5937人;乌军阵亡61207人,49368人受伤。
之前有过两次,2月21日,普京讲话,宣布俄罗斯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独立;2月24日,普京再次发表讲话,宣布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展开“特别军事行动”。
法国总统马克龙说,普京在过去几个小时内的决定,是一个新的错误,“很遗憾,普京把自己的国家和本国青年拖进了战争的泥潭”。
俄罗斯逃兵很多,这并不让人害怕,乌军将继续收复领土,他也不相信普京会使用核武器,但“我们不能调查这个人的脑袋,这是有风险的”。
中国外交部也明确表态:中方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我们呼吁有关方通过对话谈判实现停火止战,尽快找到兼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的办法,我们也希望国际社会为此创造条件和空间。
普京下令部分战争动员的大背景,是乌军正发动大反攻,按照西方媒体的说法,反攻取得了重大突破,乌军五天内收复的领土,比俄军过去五个月占领的都多。
有些警告是含蓄的,核武器。按照普京的逻辑,既然西方对我核讹诈,那对不起,俄将使用所有的武器,他还特意加了一句,“这不是虚张声势”。
乌克兰方面,拼命说普京不敢使用核武器;俄罗斯方面,拼命暗示俄什么都可能做得出来。
要知道,就在3月份,他还说,不会再征召预备役;半年后,他不得不改变决定,进行部分战争动员。
低估乌克兰和泽连斯基,普京付出了沉重代价。但北约有没有低估俄罗斯和普京呢?
将一个核大国逼到绝境的后果,想想就让人可怕。所以,还是中方那句话最为中肯:必须尽快找到兼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的办法,我们也希望国际社会为此创造条件和空间。
现实很残酷。双方都很清楚,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就别指望谈判桌上能拿到。所以,一方在断然增兵,生产更多军火;另一方则在加强反攻,要求西方提供更多重型武器。西方更不会放弃彻底削弱俄罗斯的机会。
战争的胜利,永远不会是永远。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发动和赢得错误战争的行为,往往会击败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