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时政预测】2023中考时政热点预测专题三:防震减灾暨汶川地震15周年祭
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以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传播防灾减灾的知识。设立“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2023年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汶川大地震十五年过去,我们见证了皲裂的土地上长出的希望。因为团结,我们创造过地震救援的奇迹;因为坚韧,我们背负起那些对生命的渴望勇敢向前。十五周年,我们纪念对新生的渴望,也纪念创造了震后恢复奇迹的勇气。缅怀逝者,致敬重生。
2023年2月6日,在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我国第一时间启动紧急援助,不仅立即派出先遣救援队,还给了土耳其4000万援助,其中包含众多救灾队、医疗队,还有急需的灾区赈灾物资,另外也给叙利亚3000万援助。中国救援队的工作获得土方高度肯定。在16日送别中国救援队时,土耳其外交部地区协调员伊斯马伊尔表示,深深感谢中国救援队的辛勤工作,救援队付出的努力将促进两国关系发展。中国驻土耳其大使刘少宾表示,中国救援队来土开展救援,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土两国人民守护相助患难与共的友好情怀,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不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1)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4)有利于树立共同理想、激发民族奋发向上、团结进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思想上: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度难关的责任意识;
(3)生活实践上:自觉跟党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5.联系抗震救灾中的国家领导人、武警官兵、医务人员等事迹,从责任的角度说说你受到的启示。
(1)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场合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而每种角色承担着相应的责任。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认真做好份内的每一件事,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6.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说明了什么?(体现了教材中的什么观点?)
(1)中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中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1)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伟大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3)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建美好和谐的社会、共享美好的生活。
(4)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度难关,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1.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2.中国在维护区域稳定与安全、对外经济援助、各种灾害救援、等领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3.中国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①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中国态度)
②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中国行动)
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贡献)
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中国形象)
①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③中国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④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各种灾害救援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2.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3.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4.各国要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5.中国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而且需要各国人民的相互信任、守周相助和共同担当。
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②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
③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④各国要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中国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而且需要各国人民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
②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世界,关注他人的命运,把他人看成同我们一样的人,理解他人的痛苦与快乐,看到生命中共同的渴望,增进包容与合作。
③我们要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既要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又要心系祖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2023年中考时政热点消息,小编将定期整理更新更多时政信息,家长可持续关注……
临近中考,作为家长的你,是否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最新发布的中考政策?因为陌生的名词、复杂的规则而头疼?或是孩子学习遇到难题但不知如何解决?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家长朋友分享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