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踔厉奋发共襄复兴伟业,勇毅前行再谱时代华章。历经光辉岁月、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的人民政协,又迎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2023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4)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5)“两会”汇集民意,共商国是,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国家重大事务,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生动体现。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根本途径。
③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政治制度。
★8.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4. (体现类) 提升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和遇困群众救助,体现了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我国取得辉煌成就(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等)的根本原因(根本所在)是什么?
★6.我国取得辉煌成就(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等)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提建议)
①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②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②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哪些类) 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彰显了哪些精神?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②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③艰苦奋斗的实 干精神;④敢为人先、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
2.(说明类) 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说 明了什么?
(1) 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
(2)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 是我国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的需要。
(2) 是我国坚持合作共赢理念,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的需要。
(3) 是我国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需要。
5.(意义类) 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有何积极影响?
(2) 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推动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7. (评析类) 小华在看到“我国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后,便自豪地说:我国已全面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你认同这 个观点吗,如果你在小华身边,你会说些什么?
不认同。目前,我国在航天科技等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我国还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1.(体现类)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现了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协调、共享的发展理
(2) 有利于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先发地区带动后发地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 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 党和政府致力于补齐民生短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原因类) 为什么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3) 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促进共同富裕的需要。
(1) 我国高举和平、合作、开放、共赢的旗帜,努力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2) 我国有能力、有智慧、有胆略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积极承担国际义务。
(3) 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原因类) 从出席巴厘岛20国首脑会议到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等重大活动,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何缘由?
(3)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或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4) 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1.(是什么类) 推行垃圾分类,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表明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的基本国策。
2.(是什么类) 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落实了绿色、协调的发展理念。
4.(原因类) 为什么要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
(2) 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需要
5.(意义类)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何重要意义?
6. (意义类) 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有何重要意义?
7. (意义类) 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有何重要意义?
(1) 国家: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坚持绿色惠民,绿色富国;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④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⑤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 线、生态保护红线,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等。
(2) 企业:①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②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③加强科技创新,提高 节能环保技术,节能减排。
(3) 个人:①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②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不燃放烟花爆竹、绿色消费;③积 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④勇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
(1)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 党和政府坚持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开放性) 为了解我国民生建设成就,请你为同学们推荐两种学习方式或途径。
4 (是什么类) 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表明我国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5.(哪些类) 近年来,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采取了哪些积极举措?
①增加对教育的资金投入;②实行“两免一补”政策;③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④实施营养餐改善计划等。
(3)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7.(原因类) 我国多措并举推动教育建设的原因是什么? (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2)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4) 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育发展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1) 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2) 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国公民的受教育状况和人口素质,推动建设教育强国。
(3)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等。
(3) 提高乡村、偏远地区教师的福利待遇,让青年优秀教师愿意去、留得住。
(5) 推行“互联网+”教育模式,发展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
11.(是什么类)“强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措施,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这体现了怎样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
12. (原因类)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依据。
(1) 理论依据:①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②人口问题加 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③我国人口呈现出老龄化加剧的新特点。
(2) 现实依据:①是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的需要;②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 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③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的需要。
13. (原因类) 国家为什么要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
(2)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4. (原因类) 请你谈谈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化网络生态治理的原因。
(1) 理论依据:①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②阅读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③深入推 进全民阅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 现实依据:①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②是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需要;③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环境,促进全民学习的需要。
16. (意义类) 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何重要意义?
(3) 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7.(做法类)如何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
(1) 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社会主义文化阵地。
(3) 打造多元化的阅读平台和文化空间,优化基层阅读资源配置,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
(3) 完善相关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安全保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
1. (体现类) “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 * 部”体现了什么?
(2) 法律法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需要制定或修改完善法律法规。
(3)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2. (说明类) “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化解信访积案”说明了什么? ( “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化解信访积案”诠释了哪些道理?)
5. (认识类)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开展国务院大督查,深入实施“互联网+督查”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