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晚,香港国际诗歌之夜 IPNHK 2023——“五月的玫瑰” 晚宴暨新闻发布会在阿那亚召开。“香港国际诗歌之夜”(IPNHK)是香港诗歌节基金会的旗舰活动,是由中国当代诗人北岛于2009年发起、创办的国际诗歌节,每两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七届,主题为“五月的玫瑰”,取自本次活动的重要嘉宾,阿根廷当代国宝级诗人迪亚娜贝列西(Diana Bellessi)的一首诗的名字。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 IPNHK 2023——“五月的玫瑰” 晚宴暨新闻发布会活动现场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IPNHK)为香港诗歌节基金会的旗舰活动,是由中国当代诗人北岛于2009年发起、创办的国际诗歌节,每两年举办一次。“香港国际诗歌之夜”自2009 年在香港首次举办以来,将国际上百位知名诗人的诗歌思想和理念传递给中国。活动十四年来在海内外屡获殊荣,“香港国际诗歌之夜”被认为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诗歌盛事,亦是国际诗坛上最成功的诗歌活动之一。
本次活动由香港诗歌节基金会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及阿那亚合办,香港艺术发展局支持,凤凰网文化为本次活动的首席战略合作媒体。
晚7点左右,活动正式开始,由媒体人徐鹏远主持,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郑楠教授担任译者。主持人介绍了“香港国际诗歌之夜”的缘起与历史,以及诗人迪亚娜贝列西——这位目前阿根廷乃至西班牙语拉丁美洲最重要的诗人之一的生平与成就。
随后诗人贝列西上台发言。她表示,在她五岁那年,在村庄里看见一辆火车经过,就想象了它将会去往中国。在她人生的末年,终于有幸第一次来到了这片土地。那是她从童年时期就开始期待的事情,小时候,她就读过很多翻译过去的唐诗,杜甫,李白,王维。
贝列西女士还表达了对香港诗歌节基金会、总策划唐小兵先生、总制作何依亭、制作团队成员谢文琴、李毅翔和赵祎麟的感谢,还表示昨天一见到诗人北岛,就给了他一个阿根廷式的大大的拥抱。
贝列西女士对中国诗歌的热爱由来已久,在最初接到香港诗歌节基金会的邀请时,她就曾说过:“我一辈子都热爱中国诗歌,读过所有我能读到的翻译成西语、英语、意大利语和法语的中国诗歌。收到你们的邀请对于走到人生终末的我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幸福!”
接着,诗人北岛上台向贝列西女士赠送礼物,他亲手为贝列西女士写了一副字,是北岛的一首诗的名字《时间的玫瑰》。《时间的玫瑰》与《五月的玫瑰》,是两位诗人之间用诗歌进行的交流对话。
本次活动的总策划,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院长唐小兵随后上台讲线月开始,决定要把香港诗歌之夜办成北京和香港两地的活动,他与北岛及朋友们讨论了很多方案,也有很多磨合,最终在香港诗歌节基金会学术顾问汪天艾女士的推荐下,了解了贝列西女士及其诗歌,并确立下本届诗歌之夜的最终样貌。
唐小兵院长特别提到了已举行的前6届香港国际诗歌之夜活动及成果,及第六届后,因疫情而暂定活动的时期里,他们还策划了利用网络时代的优势搭建国际诗歌的平台,即“突围”系列,由许多国际诗人、译者、学者、艺术家以及潜在读者的共同参与。线上系列活动“突围” 已经举行两季,共计14场活动,它以一种新的形式,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今年初,香港诗歌节基金会恢复线月在香港举办了五场在线线下“西西春望”专题活动,向大众推广了香港著名作家西西的文学作品。多场活动都在凤凰网平台播放,扩大了“西西春望”在中国及世界文化界的影响力。
唐小兵院长的致辞结束后,音乐家高樱女士,上台为大家演唱了两首曲子,分别是改编自北岛诗歌的《橘子熟了》,与契合本届香港诗歌之夜主题的曲目《心中的玫瑰》。高樱是一位新疆籍女歌手,是华人首位意大利鲁尼兹亚最佳歌手奖获得者。
贝列西女士还与现场的媒体朋友们交流了诗歌创作的一些思考,在回答“您如何看待青年人的写作,一个青年人如果想要开始从事诗歌创作,是应该朝内心出发,还是朝外部世界出发?”这一提问时,贝列西女士回答说都应该,二者在诗歌的创作中同样重要,且缺一不可。
另一位读者问及贝列西女士的诗歌中频繁地出现植物,是否对植物有着某种特殊的情感。贝列西女士回答说,其实不论是植物还是人,甚至一只不起眼的小虫子,对她来说都是一样的,她怀着一样浓烈的情感去观看、思考一切事物。
诗人贝列西还专门为此次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23活动编选了她的诗歌选集《离岸的花园》,中文版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0月推出,敬请期待。
今日至 11 月 6 日,本届香港诗歌之夜会在秦皇岛阿那亚、北京、上海、杭州和香港等各地陆续进行,诗人贝列西将全程参与所有活动,与各地的朋友们相见、交谈。所有线下活动都将在现场录制后将在12月逢周六晚8:00,于凤凰网公开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