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介绍一下我的个人情况。本科青岛的一所双非一本,学习的是行政管理专业,成绩专业前20%,大三下学期,也就是2021年3月决定跨考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在此之前我从未接触过新传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是凭借着大学在学校广播电台工作的一腔孤勇以及在高中时还凑合、到大学烂得稀碎的文笔毅然决然走上了跨考卷王专业的道路。最终也算是功不唐捐,初试404分,成功进入复试,虽然最后综合成绩有所下滑,但是也是成功上岸,而且郑州大学今年又扩招了十个(虽然不扩招我也上岸了,但还是要感叹一句——郑大真是个活菩萨!)。这一路走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只要你努力了(这里是真努力,而不是自我欺骗式的哈),最终结果不会辜负你。
至于备考经验,我作为一个跨考生,且我在的校区刚好没有新传专业,所以备考的时候可以说是“真·孤立无援”,网络上也找到了一些直系学长学姐,但是有一些是高价卖资料或带学,有些就很好,但是我也不是很好意思一直问人家问题,很多东西都是靠自己摸索。今天闲得没事干,写个经验贴吧。但是我想说的是,别人的经验都是别人的,最终还是要去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不要人云亦云。该经验贴仅供参考,切勿硬套,有问题也可直接咨询我,来者不拒。
我英语不好。高考不考听力,英语119。大学四级裸考473分,六级考了三次才过,440分左右。考研英语二83分。还好考研不考听力,否则我立刻放弃考研。
郑大新传专硕考英语二,还不是那么难,只要词汇量达标,基本没有问题,所以一定要背单词啊!
①单词。我从大三上学期就开始使用墨墨背单词,在还没有定学校的时候,背的很少,大概是每天100个左右,3月份的时候确定要考郑大新传,就开始增加任务量,大概每天200个,后来增加到300个,最终停留在每天400个单词的任务量。前期规划的任务量少是因为每天既要复习旧单词还要背诵新单词(新单词难背),几乎会花掉我一上午的时间(上午8点才开始学,11点半吃饭去),后期的任务全是复习旧单词,背的特别快,我记得到考前2个月,我每天半个小时就背完了当天墨墨安排的任务量。考研单词不需要会默写,只要看见单词能想起中文就够了。背单词必须一直坚持下去,绝对不能停止。在这说个题外话,如果哪位同学使用墨墨背单词,千万不要使用盗版,虽然盗版不花钱,但是盗版后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单词无法发音、数据无法同步、备份等等)。在已经适应了功能正常的墨墨之后,它突然“瘫痪”,真的无法忍受。所以,大家有钱的话还是下载个正版,然后花50块钱买4400个词汇量,你一直坚持打卡,每天也会送你一些额外的词汇量,这些足够应对考研了。而且,正是因为我给墨墨花了钱,所以即使到现在我还每天坚持墨墨打卡(虽然任务量调成了10个),因为打卡中断,送词汇的优惠就会中断,我可是好不容易积累到每天送6个,可不能浪费了。(刚刚回去读了一下,像是给墨墨打广告,墨墨打钱!)
②长难句。这一块大家视情况而定。我觉得我英语不好,我就从三月份开始学习长难句,用的是刘晓艳的长难句,有一说一,就听了个乐呵后期感觉学得长难句也没怎么用,而且忘得差不多。感觉比较有用的也就是当时买长难句送的那本配套的练习题了吧,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做了一遍,好像挺有长进。总之长难句这个东西大家看自己的情况吧,觉得自己能行就不用看了,觉得心里没底那就去看看,可别是光看啊,看完得练习,否则白搭。
③线月中旬开始刷线年的真题开始,并不是按照题型来刷。一套真题,除了作文以外,其他全做。一天两篇阅读,做完当天就订正、翻译,一套真题做下来,大概需要花费一周的时间。
阅读我是逐句翻译,但是并不是把译文手写下来,而是直接在卷子上标注,陌生单词添加到墨墨中,隔天背了。我完整地做完了历年真题之后才开始去看唐迟的阅读,根据自己的错误归纳题型,然后二刷。(二刷的时候我不大记得答案,大概是脑子不好使吧)
新题型不难,10-17年的我都没有错过。18-21年的作为模拟题,真实见鬼,每次错一个,包括考场上我也错了一个。这里说一句哈,大家英语要是想考75左右,新题型可是不能错太多啊,一个两分,最多错一个。
翻译也很简单,我没怎么系统学习过,就每次做真题的时候顺手做了,然后再订正就行了。我觉得翻译之所以这么顺畅,一部分是因为简单,另一部分大概就归功于我学长难句的时候做的那本配套习题吧。
完形填空真的是我的克星!高中的时候完形填空几乎每次错一半,超级讨厌完形填空。做真题的时候也是比较抗拒完形填空这一部分的,不过还好考研完型分值小,一题0.5分,我输得起!但是在我做考研完形的时候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一方面得益于英二简单,另一方面原因是我在做真题之前已经将墨墨上规划的新单词背完了,所以还是有一定的词汇量,做起真题来难度也不是很大了,因为完形说到底就是考词汇量。
作文。英语二作文有两篇,一篇小作文(书信、建议类),10分;另一篇作文是图表类,15分。我在十月份开始搞作文这一块。听了周思成的小作文课,然后每天都在背诵王江涛高分写作里的小作文范文。保持两天一篇的频率,背了十篇。最终结合周思成的课以及王江涛的范文,会照葫芦画瓢就行了。大作文也是听了周思成团队(怼怼老师,即杨军老师),听完之后直接背诵他们给的模板,一共五篇,熟练背诵并运用,足够!作文必须要练习!练习!练习!光说不练假把式!我听完作文课都会去尝试着自己写一些,到了12月份,大概是保持每周3-4篇这样的频率,因为到后期啥也不想干,还不如按照模板无脑写作文来得轻松,到考前我把10-21年所有真题作文都写了一遍。再说一遍,作文必须要练习,练到你在考场上能够直接默写的程度。
在最后给大家一个大概的标准(可以不按照这个来,仅限英语二),即考75分的标准:阅读总分40分,不低于30分(错5个以内);完形填空总分10分,6-7分(最多错6-8个);新题型总分10分,8-10分(最多错一个);翻译总分15分,不低于10分(翻译出大意,句子通顺,字迹工整);小作文总分10分,7-8分(不需要太出彩,没有太大错误,字迹工整);大作文总分15分,10-12分(得下点功夫)。
我刚开始的时候大概是每天看半个小时的网课(1.5倍速),看的时候把精讲精练上缺的内容补充上(补充的不多),看完网课之后把精讲精练通读一遍,第二天看网课之前先做昨天学习部分的1000题,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自己是否学会了。至于四本书的顺序,完全按照徐涛老师的规划来学习就好,先学马原,然后史纲、毛中特、思修。马原一定要好好学,要理解透彻。其他的都不是很难,思修的网课看不看都无所谓。思修做1000题的时候错的多也不要怕,后期背诵资料精简,把那些精简内容背了就差不多。
我大概在8月底完成政治第一遍,即网课听完、1000题刷完。之后开始拿着背诵手册,每天花点时间背一背。至于练习题,我没有把1000题刷第二遍,而是又买了一本练习题,腿姐的30天70分,这本练习题相对于1000题来说难一些,不过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来选择,我是不太喜欢二刷,所以买了新的,如果大家不介意的线题,毕竟基础最重要。
政治还算是比较轻松。到了11月底左右肖秀荣会出八套卷,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肖八,这套卷子大家要把选择题吃透,简答题有时间就背一背,没时间的话算了(马原部分的简答题建议大家看一看,毕竟考场上指不定出了哪个原理)。肖秀荣四套卷大概在12月中旬出,大家一拿到肖四就要开始背诵肖四的简答题,选择题也要吃透,简答题的答案更是要滚瓜烂熟(半个月时间足够简答题答案背诵2-3遍没问题)。
最后要说一句,考场上没有遇见原题是常态,遇见了是意外!你有足够的时间,你可以把市面上一些考研政治名师出的押题卷都做一做,没时间就用肖四肖八也足够。你把肖四背了,这些素材不至于让你在考卷上没线考研政治为例,据说腿姐押中了不少题,肖秀荣没怎么压中,但是21考研政治肖秀荣几乎全中。我想说的是,政治这个东西灵活性很强,你只要写了就给分,你背了素材,把卷子上写满,还怕没有分吗?而且政治大题是拉不开分的。大家都背了肖四,大家一起不中。所以不要抱怨哪个老师没压中题,还是那句话,遇见原题是幸运。最后背的无论是肖四,还是腿姐预测题,背的都是答题素材,而不是答案。
关于专业课我没有自己整理资料,买的罗学长的高分笔记,7月开始背诵,一直背到考前一天,满打满算4遍。七月之前看了一遍前四本书,发现没啥用,看了也记不住。至于背诵,我第一遍是逐字逐句背诵,因为我是跨考,只看关键字不会扩写,所以用了最笨的方法,全文背诵!背完一章节,整理一章节的框架。先背的传播学教程,背完第一遍传播学教程开始背诵新闻学概论,同时回顾传播学教程,初期大概每天花5-6个小时背诵,效率特别低,几乎每天只能背诵3-4页纸,到八月份的时候每天将近花8个小时左右背诵专业课。我不管第一遍背的咋样,就一直往前赶进度,尽可能花最少的时间背诵完第一遍。到10月份,第一遍背完了,传播学教程和新闻学概论背了两遍。(仅限前四本书,后六本书还没开始背)至于后六本书的背诵,高分笔记整理的内容比较少,我从十月份开始背,每天花一个半小时背诵,依旧是把大量时间留给前四本专业课的背诵。到考前,前四本专业课我差不多背四遍(其实背到第四遍的时候已经开始偷懒,自己画重点了),后六本书的内容自始至终都没有完整背诵过,只是挑了真题出现过的内容背诵,零零碎碎三遍吧。
我这样背诵其实是存在很大的问题,考完之后我自己复盘了一下。首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事实证明,我的基础的确是一塌糊涂,所以,大家还是要认认真真背诵专业课呀。其次,开始的时间太晚了,郑大参考书太多了,我开始的晚,没有时间去对着参考书背诵,很多知识点都漏了。最后,如果有时间的话,建议资料和参考书对比着背诵,这样更全面,不至于到考场上见到书上的东西都不认识。
②热点。考新传的同学们一定要重视热点啊!现在各大高校的真题越来越灵活了,几乎满篇热点题,你不看热点,到时候连题目都看不懂,这还考啥啊?比如说去年有的学校的题:柳夜熙、EDG夺冠、元宇宙……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考不到的。郑大去年就考了元宇宙,不过郑大很仁慈,在实务里考了元宇宙,只不过难过的是我准备的内容全部变成了出题材料。所以,考新传真的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哈!我当时不想花时间自己准备热点,就直接报了个热点班,当然,报了热点班(每月10号上课,连上12个月)我也不想看网课,直接把热点报告打印出来看资料了,热点报班的好处就是,有人直接帮你把热点分析完,你可以直接拿来答题。
③实务。实务是新传考研不得不谈的一个话题。关于这个东西,真的是要看自己了。自己有点水平,有文字功底的话,你也可以自学,没有的话……也相当于自学了。报不报班看自己的钱包吧。因为实务这个东西,“怎么写”这一步,网上有很多视频,自己找找学学就能照猫画虎了,重要的是“写得好”,真的需要花功夫去练习。我当时是从7月份开始,保持每周一篇的频率,能够保证把常考的实务类型(评论、消息、策划等等)都练习一遍,之后就重点练习评论和消息,策划等类型的实务就不会那么高频度地练习,只要把模板整理出来就行了。当时也有问学长学姐,说是消息和评论也可以整理模板,我个人不太喜欢,就放弃了。最后,实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批改。宝子们一定要找人批改呀,你不批改,你怎么知道自己哪里不行呢?所以一定要找人批改,才会进步。可以前期批改,后期自己练,也可以一直找人批改。我当时是某鱼上找了个学姐批改的,批改了三四次我就自己练习了。
④专题。虽然至今我都还没搞明白到底需要哪些专题,但是不妨碍我把知道的都说了。我在一些考研群里看到有人说中新史可以整理一下专题,把一些通讯社、报纸之类的前世今生总结到一起好背诵,但是我没管,因为我个人认为像是报纸、通讯社这些东西基本都是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考察,能写多少个字啊!我觉得没必要花时间去整理了。另外一种的专题我觉得非常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我当时买了两本专题书(我承认我是真的懒,拿来主义用的得心应手),如果这两本专题书全部背诵,专业课260分大概问题不大,那问题就在于我背不下来。这类专题涵盖知识面非常广,包括但不限于基础理论的嬗变、学界热点、新闻学理论专题、传播学理论专题、传媒经济专题等等。参考书背诵是为了让你了解新传,而专题才是真正能够用来答题的东西。大家一定要重视!
经验贴到这里也就结束了,考研这一路走来,最大的痛苦就是自己施加给自己的精神压力,这个无法避免,也不可能会跳过,只能靠自己咬牙坚持。坚持下去,你也许能上岸也许不能上岸;坚持不下去就真的上不了岸。但是上岸或不上岸又怎样呢,考研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也不要把考研这样一个短期目标当作自己的终极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