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的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该事件最初被报道为一起食品异物事件,但在学校确认异物为鸭脖后,舆论反而加剧,许多网友坚持认为异物是老鼠头,并衍生出了一系列段子和漫画。
问题出在于关键信息未充分披露和关键疑问未得到解答。例如,在图片中被怀疑是老鼠牙齿的白色条状物到底是什么?被猜测为“胡须”的长线状物是什么?判定为鸭脖的依据又是什么?这些关键问题没有被解释清楚,反而加剧了人们的疑虑。
在关键信息缺失的情况下,网友们依据自己的亲眼所见和生活经验作出判断,并发表个人观点,这是自然而然的反应。
更令人关注的是,有网友爆料称涉事学校的新媒体中心要求学生按照话语模板在新闻评论区留言,并发布了相关群聊截图,显示话语模板与某平台新闻报道下的评论高度相似。这再次引发了舆论风波。
即使鸭脖的真相尚未完全搞清楚,如果所谓的留言区也是刻意“制造”的,那么即使本来是鸭脖,也会让网友产生不信任感。此时,舆论的焦点已经不再是“是不是老鼠头”的争论,而是指向学校在处理此事中所展示的操作手法、处事思维和公信力。
若第一步走得不够用心,随后的每一步都会变得被动。如果每一步都走错了,所引发的不信任感将难以挽回,产生的负面影响也难以消除。
在大众生活与社交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满足公众的知情权需要更加丰富和具体的回应。对于引起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简单的“结果是什么”回应是不够的,还需要呈现调查的过程、细节和证据。这应该是一个动态接收和频繁互动的过程。
近年来许多热点事件中,许多地方在回应和处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媒介素养和互动意识,只按照传统、固定和程式化的方式处理,根本没有观察和分析网友们的关切和质疑,没有思考如何与他们互动,如何清楚地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
值得一提的是,据媒体报道,这已经不是该校第一次出现“老鼠事件”。早在2021年,南昌市监局就曝光了该校后厨进老鼠的问题。这加深了网友们下意识的联想和不信任。此次南昌市监局也已介入调查,我们期待真相大白,同时也期待最终由权威机构进行的调查能够让人信服。
对于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我认为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当初学校发布情况通报时,未能提供清晰的解释和证据,导致关键疑问未被解答。这让人们产生了对事件真相的质疑和猜测,加剧了舆论的发酵。
其次,涉事学校的新媒体中心被指控要求学生按照话语模板在评论区留言,这引发了对舆论操控的质疑。如果确有此事,那么学校的处理方式显得不够透明和诚信,进一步破坏了公众对学校的信任。
此外,该校此前曾出现过类似的老鼠事件,这使得网友们对学校的食品安全管理能力产生了质疑和怀疑。这种多次出现的问题在公众心中形成了累积效应,加剧了对学校信任度的下降。
对于这样的事件,学校应该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在处理事件时应该注重透明度和公信力,提供充分的信息和解释,回应公众的疑虑和质疑。只有如此,才能恢复公众对学校的信任,避免舆论的进一步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