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类信息源并存,媒体竞争激烈的时代,一个新闻故事和读者有什么关系?读者为什么要关心?这个问题尤为重要。陕西日报社社长杜耀峰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说:“记者编辑要有卖点意识,也就是说,10秒钟就要和读者发生关系。”记者在写作中,要力图把读者带到现场,让读者“亲眼看到”现场,这也有助于让读者关心、在乎你所报道的新闻事件。
在新闻写作时,你不妨罗列以下7个问题出来,然后一一回答。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事实组合。
你通过观察、采访等途径发现了一则值得报道的新闻,并对上面列出的7个问题进行了回答。这时你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立刻开始着手写作而,是写出你要报道的新闻要点也可以称之为中心提要。这一过程,就是一个聚焦过程。现在我们来假设你要报道迈克尔·杰克逊死亡这个事件。你目前获得的新闻基本要素包括:
现在你的任务是写出一篇新闻稿。如果你关注迈克尔·杰克逊之死这一事件本身,那么你的新闻报道很可能就是一篇硬新闻,目的是向读者告知情况。你报道的中心提要会是:
迈克尔·杰克逊,美国一代巨星、流行乐之王,于2009年6月25日在美国洛杉矶因心胜病发作抢攻无效死亡。
为了完成报道,你会注重死亡的过程,而你采访的对象也多会集中于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以及可能目击到心脏病发作的人。
如果你不满足于写其他记者都会写的硬新闻,那么你试图选取某一个角度来报道此事。例如,你观察到在抢救医院的门口,聚集了许多歌迷,意识到他对大众的影响力,这时你报道的中心提要会是:
迈克尔·杰克逊于2009年6月25日在美国洛杉矶死亡,他的死让歌迷陷入哀思。
为了完成这篇报道,你会更加关注迈克尔·杰克逊的歌迷,描写他们的反应,记录他们的言论,也就是解释怎样的“哀思”。同时你也自然会问一个你在报道上面那篇新闻时不会问到的问题:为什么人们会悲痛?这就要求你不仅要深入地采访,还要做相应的文献调查,了解迈克尔·杰克逊的生平。
也就是说,你的中心提要代表了你报道的角度,它指导你新闻写作的重要环节:我从已有的材料中选取什么?我还需要什么材料、采访什么人?我写作中需要什么细节、什么引用?我该如何组织这个报道?等等。当然,随着访谈调查的深入,你的中心提要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无论怎样,你最后的报道都要围绕你最终的中心提要,对准焦距。
如果你想知道你有没有对准焦距,你可以在写完中心提要后以及完成稿件后,向自己问几个问题:这篇报道是关于什么的?我要我的读者从中了解到什么?这篇报道的中心议题是什么?新闻在哪里?新闻的意义在哪里?主题是什么?这篇报道回答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我能不能用一个段落、一句线个字把这条新闻概括出来?
中心提要尽量使用具体的词汇。如果不得不用抽象的词汇,如上面的“哀思“你需要把它重点标注出来,并在文章中展现出“哀思”,而不是重复“哀思”这个词。
另外,新闻工作者还要问自己:so what?的问题,即“读者为什么要关心、在乎这条新闻”?在获取基本新闻要素并具备一定资料后,头脑里要形成一条一句话新闻。这句话是你对新闻报道的定位,它可以帮助你聚焦报道获取筛选有用的内容,剔除无用的内容,并引导整篇报道的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