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锂电池隔膜行业的新闻让我眼前一亮。8家龙头企业齐聚深圳,共同签署反内卷协议,这让我想起了十年前刚接触量化投资时的情景。当时我也像大多数散户一样,对市场变化后知后觉,直到学会用数据说话,才真正看懂了市场的本质。
这次会议达成的五项共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价格自律和科学调控产能。作为一个量化投资者,我深知这些举措背后反映的是行业供需关系的重大变化。但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机构资金总能先人一步?为什么同样的消息面前,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有人却只能望洋兴叹?
很多人以为牛市就是躺着赚钱,但我的经验告诉我:牛市才是真正考验投资者水平的时候。就像这次锂电池隔膜行业的变革,表面看是行业自律,实则暗藏玄机。
我用了十多年的量化系统告诉我一个简单道理:牛市的机会是看得懂、抓得住的。大多数人赚的是纸上富贵,最后都吐回去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看不到真实的交易现象,操作与机构大资金完全相反。
记得2019年那波行情,最大回撤达到20%,堪比熊市水平。当时有多少人扛得住?数据显示,能跑赢指数的个股不到半数。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如果觉得牛市就是等涨,多半是要吃瘪的!
我特别喜欢系统中的一个观点:牛市1+3原则——换股强于持股。这个原则在我十年的投资经历中屡试不爽。看看下面这张图就明白了:
数据不会说谎。那些长期跑赢市场的股票都有一个共同点:机构资金持续参与。以今年表现突出的昂利康为例:
图中橙色柱体代表机构资金活跃度,可以清晰看到资金早已布局半年之久。这就是量化数据的魅力——它能让你看到普通K线图上看不到的关键信息。
市场很现实:钱多说了算。没有机构参与的股票,再好的概念也是白搭。看看下面这只同为维生素概念的华恒生物:
同样的行业背景,截然不同的表现。区别就在于机构资金的参与程度。这让我想起锂电池隔膜行业的现状:8家企业达成自律协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懂哪些企业能获得机构青睐。
回到开篇的锂电池隔膜新闻。作为一个量化投资者,我不会盲目跟风炒作这个消息。我会关注两点:
十年量化投资经历告诉我:市场永远有机会,关键在于你是否具备发现机会的能力。与其追逐热点,不如静下心来研究数据背后的真相。
记住:在资本市场中,看得见的是价格,看不见的是价值;看得见的是消息,看不见的是资金流向。只有同时把握这两者,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所涉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如内容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本人从未建立收费群或提供荐股服务,谨防诈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上海地铁太挤拆座位?官方回应:针对9号线高峰拥挤,正探索在满足安全条件下,在部分车厢增加乘客站立面积
被骗去柬埔寨园区的香港休班警员已回港辞职,港警派4人前往但强调“并非营救”!网传被骗原因是“背债”!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