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4月,教育部先后印发五个专门通知,对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作出了规定。北京市教委在这些规定的基础上,对各区和学校提出了详细要求。各中小学也制定了详细的规定与管理措施,确保“五项管理”落实见效。
2月20日,党中央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习发表重要讲话。作为首善之区,北京第一时间启动党史学习教育。
北京教育系统以“四个起来”为抓手为党庆生,第一时间发布全年“党史教育”任务清单,在全市教育系统掀起党史学习的热潮。各区教育两委也纷纷动员部署——唱支红歌给党听、写封书信寄先烈、走出教室学党史、党员故事树榜样……大中小学、幼儿园总动员,“红”动百年。
近年来,面对越来越不好管理的学生,特别是屡屡违纪、行为极端的学生,由于无法可依,教育工作者常常处于两难境地。为将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并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规则》强调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一种合情合理合法、专业规范有序的教育方式。如何落实教育惩戒《规则》,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线月
4月19日,北京市教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安排。同日,北京市教委印发《关于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记者了解到,该“入学工作意见”在增加学位、执行多校划片等方面呈现诸多实质性方案和做法,加大了入学保障力度。作为今年义务教育入学的最大看点,是首次亮相的“以多校划片为主”。
5月8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双减”工作实施以来,不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客观上增加了一些负担,要积极探索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
近年来,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北京市积极推进中高考改革工作。在中高考前后,本报对考试方案、试题内容、组织情况等进行深度报道,为考生、教师和家长提供专业服务。
7月1日上午八点,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广场隆重举行。当天,各族各界七万余人参与了广场的庆祝大会,其中不乏首都教育系统的师生代表。近三千人的学生合唱团气势磅礴地为大会暖场、50名学生指挥引领10万与会群众歌唱祖国、千名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向党献词……首都的大中小学生用自己的出色表现,抒发表达首都师生对祖国对党的无限热爱和祝福。
8月17日,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北京市“双减”工作将校内校外双向发力,稳妥推进,分步实施,确保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于2021年底前有效减轻,两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今年9月新学期,北京市尝试大面积、大比例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首批试点区为东城区和密云区。12月初,第二批试点区朝阳、海淀、大兴、延庆四区开始了教师交流轮岗。通过优秀教师“动”起来,让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活”起来,从而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教育是“家事”,更是“国事”。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一起来一起向未来,我们都拥有爱,来把所有门全都敞开……”11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全新MV正式上线。积极正能量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引发全民传唱,也传遍了北京校园,。学习冬奥知识、讲述冬奥故事、体验冬奥运动……京城校园里刮起了“冬奥风”,掀起了“冰雪热”。
12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北京教育“双减”工作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了《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主要内容,《方案》从公布之日起施行,分年级过渡、逐步推开,直到全面推行。未来,北京中考体育分数将逐渐增加到7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