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说,“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我们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我们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
每个人都是教育者,每一个教育话题都与“我”有关,越是被影响被“焦虑”被“内卷”的时候,我们越要沉下心,尊重每个“我”的天赋,敬畏教育的力量。
1、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2、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宣布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启动“强基计划”。
3、各地发布2020年中小学招生入学政策,明确全面实行“公民”同招、电脑摇号入学,进入“全民摇号”时代。
4、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
5、受疫情影响,各地要求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一律暂停,在线、为应对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的影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202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达100万。
7、教育部对因受疫情影响而推迟的艺考生校考做出部署,明确高校要科学研究论证后,要尽可能减少校考专业范围。对于确定组织校考的专业,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鼓励高校采取考生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对于专业性强且拟继续组织校考的高校,鼓励先通过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对报名考生进行初选,在高考后再组织现场校考。
8、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延期一个月举行。高考延期到7月7日、8日,是2003年高考提前一个月之后的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考时间调整。
9、研究生招生国家分数线公布,教育部明确,各招生单位要统筹考虑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在确保公平和可操作的前提下自主确定,可采取现场复试、网络远程复试、异地现场复试以及委托其他高校复试等。研究生复试“多元复试”和“云复试”受到关注。
10、为稳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我国在部分职业实施“先上岗、再考证”,包括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11、民办幼儿园受疫情影响无法开学复课,开包子铺、烧烤店自救引起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
12、教育部明确要求在2020年年底必须完成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这一任务。13、艺人仝卓在直播时自曝高考时将往届生改为应届生身份,引发舆论对高考身份造假的高度关注,当地教育部门启动调查。
15、山东高校在近两年内排查出242人涉嫌冒名顶替他人身份入学,冒名顶替在高考前成为舆论关注焦点,陈春秀事件、苟晶事件引发舆论持续关注。
16、延期一个月的高考在局部地区遭遇极端天气的情况下顺利举行。安徽歙县因遭遇暴雨洪灾延期到7月9日开考。
17、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传出由家长或其他人代做参赛作品的丑闻,教育部要求进一步规范竞赛组织工作。
18、浙江作文阅卷组长点评的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因文风晦涩引发争议。
19、陕西摘帽不久的深度贫困县镇安县花7.1亿建豪华校园,在遭遇质疑后拆除部分景观建筑再遭质疑。20、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已对教师职业资格实行“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基础上,推进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并建立教师教育院校对师范生教学能力进行考核的制度。
22、落实教育部为中小学教师减负20条,各地陆续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23、部分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强基计划实施首年“遇冷”。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拟明确,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不得开展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
25、上海进一步放开落户政策,明确博士、研究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既可落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针对名校毕业生的落户政策,也被质疑有“唯名校”导向。
26、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其中,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27、《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明确严把入口关、严把过程关、严把出口关,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大分流力度,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
28、由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意见》针对影响和制约中小学办学活力的突出问题,重点提出了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健全办学管理机制等四项重大举措。
29、清华大学宣布全面、高质量完成“双一流”建设任务,办学质量、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声誉持续提升,全面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引起舆论反弹。
30、“导师将自主决定硕博毕业”线、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引发家长、舆论对“应试体育”的担忧。
3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线、《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通过,将于2021年6月1日实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着力解决校园安全和学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
34、曲阜师大数学学科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行榜中超过北大,闹出尴尬的大学排行问题,高校针对大学排行榜指标办学,既影响大学排行榜的公信力,也把办学精力用到错误的地方。
35、11月11日,教育部网站公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准则明确: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
36、南京某小学一名家长在网络上发布的视频中直言:“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他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一时间引发舆论关注。辽宁等十余个省份纷纷出台文件,明令禁止让家长批改作业。
37、12月10日,中宣部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63岁的张桂梅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12年前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迄今帮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知乎话题“如何看待河北高考一分一档线分排到三万多名?”将“教育内卷化”带入人们的视野。《三联周刊》和澎湃新闻网的刊文使“小镇做题家”这一群体“破圈”,引发不少共鸣。随着讨论升温,“教育内卷”被运用到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生,受到了学界和媒体的热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