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房产中介三十年
 一个房产中介公司60天赚5000…
 上海购房者必看的几大房屋中…
 房屋中介公司有哪些 (正规的…
 “首付5万买别墅” 余姚一房…
 你好教育早新闻来了(202105…
 进一步做好2021年我市中小学…
 你好教育早新闻来了(202109…
 【教育资讯】2021年兰州教育…
 2021年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减负…
 多部门促露营旅游发展:孵化…
 【纺服】政策注入发展生命力…
 企事录 跨省团队旅游产品搜索…
 旅游_新闻视频_新首页民网
 每日旅游新闻大事全搜罗
 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
 考研政治时政要点:2022年11…
 时事新闻进入上海中小学课堂…
 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正…
 2022年10月时政汇总-天翔董老…
 口碑极佳的7个公众号!
 荐号|不发朋友圈的人都在看…
 “星链”在乌突发故障 俄“电…
 防区外打击有多重要?从航展…
 沉浸式传播:国防教育新路径
 强化社会责任发挥好新时代新…
 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
 中国新闻头条最新消息100字(…
 首席核心观点集(2022年11月…
 站在历史新起点开启合作新篇…
 目前在国外的海外留学人员约…
 目前尚在国外的海外留学人员…
 今日国内外新闻简讯早报12条…
 现在的外国人谈论起中国竟都…
 把山东省放在今天的欧洲会发…
 2022年4月24日时政摘抄10条简…
 2022今日时政摘抄(04月02日…
 2022年4月5日社会时政今日时…
 中国银河资产拟转让协信远定…
 2022年4月21日时政常识主要内…
 东营山东石大科技成为国家级…
 山东石大科技退出东营联合石…
 赞!石大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
 14亿转让4%持股 山东石大科技…
 重磅!石大2020年十大新闻出…
 常见的房地产中介的欺诈行为
 房产中介常用的5大骗钱伎俩以…
 购房者要识别中介的五种骗术
 中介8大骗局全揭秘!房奴们不…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科技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22 17:04:47 | 【字体: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愈益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焦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创新强国是对新时期创新转型升级提出的新要求。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要以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需要在现有科研管理体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科研,提升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此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推动高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出部署,明确了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的9项重点举措。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重点围绕有组织科研开展,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意见》出台后,重庆大学围绕教育部文件精神开展了深入学习和交流,组织全校师生围绕“有组织科研”进行了深入研讨,认为以下几方面要重点把握:

  高校有组织科研要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作为首要目标。《意见》指出,“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有组织科研是高校科技创新实现建制化、成体系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的重要形式”。但目前高校科技创新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的能力仍显不足。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就要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实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目标。

  高校有组织科研要与高校“双一流”建设工作协同推进。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国家在“双一流”建设任务中明确,高校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作出重要贡献”。因此,高校科技创新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就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强化创新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双一流”建设攻坚提供第一动力,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同时,实现高校自身内涵式发展。

  高校有组织科研要以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重要保障。《意见》指出“高校有组织科研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意味着科研组织模式的变革。当代知识生产和学科发展已经步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单一学科的研究范式与思维模式难以实现科技创新和解决复杂的重大问题。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就要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以科研为目标、以任务为驱动的科研组织模式,打破院系之间的机构壁垒和学科界限,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同时,推进科研评价机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也有利于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高校有组织科研。

  重庆大学深入贯彻习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以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强化基础研究和有组织创新,加快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创新“1+5”科研管理体系,提高管理能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建立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1个管理机构和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际联合研究院、技术转移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5个科研实体的管理体系,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链条。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开展前瞻性原创性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先进技术研究院开展军民融合科学研究,国际联合研究院依托国际合作平台开展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技术转移研究院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科技成果孵化,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服务国民经济建设。

  坚持“四个面向”,凝练未来学科发展方向。以全球视野优化学科方向布局,按照“强化工科、夯实理科、拓展医科、提升信科”的学科建设思路,着力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相互支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学科生态。聚焦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的重点领域,结合现有研究基础和学科优势,凝练出学校未来重点发展的33个研究方向。其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凝练了“理论物理”“量子材料与器件”“合成生物学”“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等7个重点研究方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凝练了“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新型储能材料”“智能芯片与计算”等11个重点研究方向;面向经济主战场,凝练了“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高端先进材料”“智慧交通”等9个重点研究方向;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凝练了“药物创制”“分子与转化医学”“智慧医疗”等6个重点研究方向。

  构建三层级科技创新主体,推进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有机结合。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把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建设作为重要任务,重点布局综合类、交叉类、学科类创新平台,构建三层级科技创新主体,深层次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其中,综合类创新主体依托学校科学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高端共享原始创新平台,面向国家战略和重大任务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交叉类创新主体依托前沿科学中心、交叉研究院,开展基础前沿和跨学科交叉研究;学科类创新主体依托各学科类学院,围绕学校重点布局的学科方向,开展高水平自由探索研究。

  实施头部企业工程,加强与龙头企业和地方政府合作。为更加紧密地对接国际前沿、国家和行业科技发展重大需求,更好地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主战场,促进科技创新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学校实施头部企业工程,与国家电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头部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一批新型高端研发平台。同时,为推动和重庆市骨干企业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学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重庆大学与重庆市头部企业合作的实施方案》,与重庆市两江新区共建“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与重庆璧山区共建“空间太阳能研究院”。

  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建设,做强专职科研队伍。优化人才培养、引进与激励机制,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创新人才生态环境。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点基地平台为载体,围绕一批学术带头人跨学科建立多层次人才梯次队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同时,为做大做强专职科研队伍,学校出台科研人员聘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专职科研人员聘用、管理和考核制度,有利于学校推进分类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学校科研力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按照新时期对科研评价的要求,建立分类评价、多元评价、团队评价、长周期评价、同行评议及跨学科评价等综合评价体系,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推动回归学术初心,优化学术生态。一是实施学校整体评价和学院(学科)分类评价相结合的科研评价机制,合理发挥科研评价在政策激励和学科发展中的双重作用。二是以完善信息化系统为突破口,强调团队整体性管理;以目标为导向,开展团队考核及长周期考核试点。三是进一步修订完善科学研究多元分类体系、团队考核、项目与经费、科技成果转化等配套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十三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高质量论文、国家级标志性人才等科技创新关键数据均实现“倍增”。院士、长江、杰青等国家级标志性人才从66人次增至158人次,其中青年人才从9人次增至53人次。2021年全年科研经费达30亿元,其中经费千万元以上重大项目30余项。高质量论文突破6000篇。此外,学校还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大科学装置培育、重大论文、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十四五”开局以来,学校原始创新、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成效显著。2022年以来,学校新增国家级千万元以上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转化科技成果100项,转化经费6000万元,吸引投资超过3亿元;学校研究团队与相关单位合作通过液相超声剥离法,首次成功剥离到约2.3纳米厚度的微米级单层2D纳米片,相关研究成果在2月23日《Nature》正刊上发表。

  面向未来,学校将始终坚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以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在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上下功夫。学校将加强系统部署,结合自身优势特色和前期基础,组织跨学科研究团队,围绕量子材料与器件、先进点能源化学、脑与类脑科学、智能制造等领域若干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开展前瞻性、颠覆性基础研究,力争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

  在攻克“卡脖子”问题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下功夫。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任务需求,按照学校“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既定方向,推进实施前沿科学问题和“卡脖子”关键技术研究计划,聚焦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卡脖子”问题,以及我国产业发展关键领域,对接战略性国家重大科技和重大工程,组织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底层技术瓶颈问题,持续提升攻克尖端技术能力。

  在培育建设重大创新平台上下功夫。学校将打造以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目标的重庆大学科学中心,围绕“新型工业化”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紧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以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依托,通过优化整合,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应用研究的融通发展,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打造成为引领服务区域创新发展、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核心力量。同时,突出“从0到1”原始创新,大力打造“量子物质”“合成生物学”“未来芯片”等三大原始创新平台,为基础研究和前瞻性探索提供通用性共享平台。

  在服务国家区域创新发展战略上下功夫。未来,学校将把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努力方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学科人才优势,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科技资源聚集,为重庆建成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西部战略人才高地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朱才朝,系重庆大学校长助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中国民族教育》2022年第11期)

科技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科技新闻:

  • 下一个科技新闻: 没有了
  •  
     栏目
    普通科技新闻 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11-22)
    普通科技新闻 东营山东石大科技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11-22)
    普通科技新闻 山东石大科技退出东营联合石化有消息了 (11-22)
    普通科技新闻 赞!石大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式启动 (11-22)
    普通科技新闻 14亿转让4%持股 山东石大科技集团要退出东营联… (11-22)
    普通科技新闻 重磅!石大2020年十大新闻出炉展现学校卓越发… (11-22)
    普通科技新闻 这两款资讯应用值得你们每天都打开! (11-22)
    普通科技新闻 海外资讯_搞趣网资讯频道 (11-22)
    普通科技新闻 腾讯3个亿领投的这个海外新闻App正式推出内嵌… (11-22)
    普通科技新闻 10款高质量国外资讯APP早一步了解全世界 (11-22)
    普通科技新闻 看国外资讯动态的足球app (11-22)
    普通科技新闻 高德地图全面应用北斗系统国家自主高精尖科技… (11-21)
    普通科技新闻 改变着现在影响着未来盘点2020年科技界大事件… (11-21)
    普通科技新闻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1-21)
    普通科技新闻 看2022中国高新技术论坛: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 (11-21)
    普通科技新闻 第十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回眸 (11-21)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科技创新活力令世界惊叹 (11-21)
    普通科技新闻 硬核——盘点2019中国科技 (11-21)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科技 自立自强 (11-21)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科技创新大潮奔涌向前 (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