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国药集团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团队宣布成功研发三种针对猴痘的候选mRNA疫苗VGPox1—3。论文中的研究结果显示针对猴痘病毒不同抗原靶点开发的三种mRNA疫苗组完全保护小鼠免受致命剂量的病毒攻击,并有效清除肺部的病毒。
脊髓损伤区新生神经元亚型分类获揭示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李晓光团队,利用神经营养因子3活性生物材料支架激活内源性神经发生,修复成年大鼠胸髓5mm完全性切除损伤,使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显著恢复。
大连化物所实现二萜香紫苏醇高效生物合成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雍进团队在天然产物萜类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取得进展。该团队在酿酒酵母中构建并优化二萜香紫苏醇生物合成途径,通过全局调控中心代谢途径,实现了香紫苏醇的高效合成。——中国科学院
上海药物所等构建表面功能仿生型纳米药物载体11月4日,受到病毒独特的表面特性及功能特征的启发,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甘勇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魏刚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该研究设计了一种表面配体可转换的病毒仿生型多功能纳米载体(Pep/Gal-PNP)。
新疆理化所在深紫外双折射晶体设计方面取得进展近期,研究人员采用离子替代和氟化策略,成功合成了一例新的氟铝硼酸盐Li0.5Na0.5AlB2O4F2,该晶体中含有近共面排列的1∞[BO2]链及硼酸盐中首次发现的AlO3F3基团。Li0.5Na0.5AlB2O4F2具有较短的紫外截止边( 200 nm)和较大的双折射率(≥0.108 @546 nm),是一种潜在的深紫外双折射材料。
深紫外激光二极管室温下发射连续波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日本名古屋大学材料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天野弘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与旭化成株式会社合作,成功地对深紫外激光二极管(波长低至UV-C区)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室温连续波激光发射。
地化所在嫦娥五号月壤中首次发现撞击成因的亚微米级磁铁矿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李阳研究团队针对嫦娥五号表取月壤粉末中的硫化物颗粒开展深入细致的原位微区分析,首次证实了月壤中存在撞击成因亚微米级磁铁矿的存在。研究证据表明,月球表面的硫化物在撞击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气液反应,使得溶解进入硫化物的FeO通过共析反应生成亚微米级的磁铁矿以及单质金属铁。
合肥研究院在液态金属环境下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氧化膜演化机理研究中获进展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群英项目组在铅基反应堆液态金属环境下中国低活化马氏体(CLAM)钢氧化膜演化机理研究中获进展。
我国水电机组核心控制系统首次实现国产化24日,由我国企业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继电保护系统(华能睿渥继电保护系统)在澜沧江中下游的小湾水电站正式投运。这意味着被称为水电站“大脑”的核心控制系统全面实现国产化,这也是我国水电控制系统一项重大技术突破。
宇宙最强“粒子加速器”之谜揭开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了对超大质量黑洞驱动星系中明亮粒子喷流的观测,这一超百位科学家联合署名的研究成果对这一现象背后的过程提出了见解。这些发现或有助于理解更多黑洞系统的高能辐射过程。
海上风电大容量 机组实现突破11月23日,由三峡集团与金风科技联合研制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在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上实现重要突破。
新型超导双量子比特处理器问世俄罗斯国家研究型技术大学和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成功使用新型超导fluxonium量子比特实现了双量子比特操作。其设计并制造的处理器,单量子比特操控精度达99.97%,双量子比特操控精度最高达99.22%。
纯度达99.9999% 新型低温精制技术成功提纯氦气1月24日笔者获悉,由中化西南化工研究院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首个氦气提纯项目近日开车成功,氦气纯度稳定在99.9999%。
LHC内首次铅离子对撞创能量纪录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官网23日报道,近日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开展的测试中,铅原子核被加速并发生了核子—核子碰撞,对撞能量创下5.36太电子伏特纪录,为2023年以后开展的铅—铅对撞奠定了基础。
中石化首个兆瓦级“绿电制绿氢”示范项目中交11月23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首个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在顺利中交,进入开车准备阶段。项目投产后,将日产高纯度绿氢1.12吨,预计年消耗可再生电力电量252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4000余吨,有效助力我国氢能产业发展。
中子螺旋波首次在实验室观察到来自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首次在实验室研制出能产生拥有量子化轨道角动量的中子的装置,为下一代量子材料的研发提供了全新途径,有望推进量子计算的发展,识别并解决基础物理学领域的新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