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规定,独生子女父母年满60周岁的,患病住院期间,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其子女每年累计不超过15日的护理假。护理期间的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其用人单位不得扣减。
2017年10月13日通过的《黑龙江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规定,老年人患病住院期间,子女所在单位应当给予其陪护假,独生子女的陪护假每年累计20日,非独生子女的陪护假每年累计10日,陪护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1月2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正式推荐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市北郊余杭区境内,因附近有良渚镇而得名。这一遗址最早发现于1936年。2007年,总面积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重现人间,此后,考古工作者又相继发现了面积6.3平方公里的外郭城,并证实良渚古城是宫城-内城-外郭的三重结构。2009年至2015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由11条水坝组成、控制范围100平方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
1月27日,空军后勤部探索建立军民联合无人机补给模式,联合两家军民融合战略合作单位,日前在北京成功组织云南、陕西两地三型无人机联合补给演练。这也是我军首次运用无人机实施联合补给演练。
今年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保持在1500万人以上,其中高校毕业生达到820万人,是近年来的最高值,还有大量的登记失业人员及数百万农村转移劳动力需要就业,难度不小。从结构上看,随着转型升级的推进,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技术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毕业生和低技能劳动者就业更加困难。
1月25日13时3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4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遥感三十号04组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这次发射同时搭载“微纳-1A”卫星。
1月23日,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在轨交付,正式投入使用,通信总容量达到20G,超过我国已研制发射的通信卫星容量总和,标志着我国卫星通信进入高通量时代。实践十三号卫星投入使用后,将纳入“中星”卫星系列,命名为“中星十六号”卫星。该星创造了我国及世界通信卫星多个“首次”,可实现偏远地区的移动通信基站接入及其他行业应用,能满足航空、航运、铁路互联网用户接入需求。
1月24日,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成功克隆出两只猕猴“中中”和“华华”,这也是世界首例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诞生的灵长类动物。25日,国际期刊《细胞》以封面文章形式发布了这一重大突破。该成果标志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1997年英国科学家伊恩·威尔穆特成功克隆出体细胞多利羊,人类就此打开生命科学研究的一扇新窗户。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中被称为“生物放大技术”。
猕猴适应性强,容易驯养繁殖,生理上与人类较接近,常被用于进行各种医学试验。
1月28日17时左右,“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顺利吊装入堆。该设备是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工程压力容器,此次顺利吊装将为“华龙一号”机组的后续安装工作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1月28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近日在南极罗斯海新建站外的特拉诺瓦湾开展地球物理调查,获取了珍贵的海底地形、海洋重力和磁力数据。这是“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首次以全覆盖勘测方式获取南极海洋的海底地形地貌资料。
特拉诺瓦湾位于南极罗斯海西部维多利亚地沿岸,周边分布有美国、新西兰、德国、意大利和韩国等国家的考察站,中国罗斯海新建站也位于此处。这里地处世界最大冰架罗斯冰架前缘,是研究南极气候变化的重要海湾之一。
1月26日,汕昆高速英红特大桥顺时针旋转,成功跨越位于下方的京广高铁,精准到达预定部位,这是国内首例高速公路桥梁转体跨越高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