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倩专栏|“生命线”系列㊾正视高考的分数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0/2 4:29:53 | 【字体:小 大】 |
作者简介:张倩,中共党员,思政课教师,心理咨询师,特殊教育专业指导老师,重庆市优秀班主任,时政评论员,《用思想政治工作照亮学生心灵》一文获得“全国党刊2021年度优秀作品”三等奖。
高考牵动着亿万考生及家长的心弦,高考过后,大家都在忐忑不安地等待分数的“判决”。随着高考分数的陆续公布,自然呈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场面!分数考得好的考生,他们和家长喜出望外、欢天喜地;分数考得不理想的考生,他们及其家长能够风轻云淡地面对现状的太少,大部分不能正视自己的高考分数,叫苦连天难以承受结果,还给自己套上分数枷锁,让自己“雪上加霜”。我们应该如何正视高考的分数呢?应该如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呢?应该如何接受孩子在高考过程中呈现的不完美呢?
可喜的是,高考出分数后,“头条”中有位家长面对孩子不理想的分数,欣然接受,宽慰地说道,我女儿落榜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披星戴月,也不容易,她只是做错了题,并不是做错了人,考场很小,世界很大,考试是个小点,而人生是条线,没有人因考试赢得所有,也没有人因考试而输掉一生。水到绝处是风景,人到绝处是重生!所有的话语中并没有半点责备孩子的意思,处处是理解、处处是宽容、处处是退路。相反,有些家长,面对孩子不理想的分数,始终想的是,我的孩子应该很优秀的,应该考高分的,应该为我脸上贴金的。他们不能接受、不能理解、不能原谅、不能冷静、不能释怀,甚至还要打骂,无情地把孩子伤得遍体鳞伤。高考分数理想的考生们获得赞赏、获得认可、获得万千宠爱于一身,而高考分数不理想的考生许多不被帮助、不被关爱、不被支持、不被理解,孤军奋战,自己又不能正确面对挫折,不堪负重,用离家出走、精神失常、结束生命等错误做法来逃避。
高考分数是每个考生和家庭的稳压器,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各种故障,这还需要学校、家长、考生三者合一,共同发力,共同面对,共同抵御风险。首先,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要明白考试结束了,但考试带给有些学生的“余震”并没有结束。学校应该做好售后服务,通过做家访和开展心理辅导的方式,分层为高考毕业生做好跟踪教育和服务,尽量保障让所有考生软着陆;有针对性地对考生进行挫折教育,教会考生面对挫折要敢于担当、愿意担当、能够担当,面对问题不逃避、不推卸、不放弃,不要把他们丢在一边任其自生自灭。其次,作为父母应该充分地认识到,高考只是孩子人生的加油站,并非孩子人生的终点站。家长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积极寻找孩子的优点并及时进行鼓励;要与孩子共同面对困难,做孩子的避风港,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学会与孩子共情。最后,考生自己要练就“事实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的心态。要敢于面对挫折,敢于承担后果,敢于应对挑战。不要过分忧虑,高考只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插曲,不要被别人的闲言碎语所左右,人生的赛道上路还很长,坚毅前行,胜利一定属于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生处处是考场,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起起伏伏的,成功与失败是人生这出戏的常态,所以我们需要用平常心去面对一切,决不能以学习分数的高低来给自己、孩子的未来下定论。当然,这不是说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分数,放任不管,而是要让孩子明白,分数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未来,要总结经验和教训,调整目标,整装待发,努力向下一个目标迈进。学习分数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优良的道德品质、坚强的抗压能力、灵活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良好适应社会能力、调整情绪的能力……这些也是人生大考。
教育必须去功利化,不能让分数成为衡量人成败的唯一标准和尺度。只有端正教育的态度,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新时代的青少年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得起考验,才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一生的奋斗奠定基石。愿考生们正视分数、正视不完美、正视所有困难,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备好各种防身武器,尽可能把注意力和兴奋点放在奋力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答卷上。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