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12月17日, “2022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现代医学、中医药与防疫合作”在广东药科大学举行。会议以“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加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为主题,旨在深化国际间的产学研用合作,推进我国生物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助力构建全球高质量合作伙伴关系。
开幕式上,广东药科大学党委书记刘晟表示,将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药高校的全方位合作,推进中华医药的传承创新。
俄罗斯巴什基尔国立医科大学校长瓦伦丁.巴普洛夫院士指出,面对百年一遇的疫情,中俄两国并肩作战,密切合作,共同抗击冠状病毒。新时代俄中关系的发展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是俄中医疗合作能够将双边合作提升到新水平的重要保证。
广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朱超华表示,广东省十四五教育规划提出,要通过产学研创新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本次会议突出跨学科交叉融合,厚植科技教育合作基础,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的平台,将实现多元合作,互利共赢。
学术报告环节,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6位海内外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做主旨报告,专家围绕中医药发展、免疫代谢、肿瘤治疗、新冠疫苗开发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未来发展趋势等展开学术研讨。
在国际产学研用战略合作签约和捐赠环节,广东药科大学校长翟理祥与俄罗斯巴什基尔国立医科大学的代表在线上签约,推进两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与此同时,广东药科大学还与诸多单位签署了框架协议。如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将投入220万元在广东药科大学校园建设融产学研合作洽谈、数字化产品体验于一体的“体验空间”;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学校设立“百万奖助学金”;岭南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设立50万奖助学金,奖励学习和创新创业成绩突出以及资助经济上困难的学生。作为广东药科大学优秀校友,蔡向挺捐赠了总价100万元科研仪器设备一批。
在同期举行的青年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研究所刘兆远副研究员做了主旨报告,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关于单核-巨噬细胞发育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改写了对巨噬细胞发育的传统认识,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细胞》(Cell)上。
据悉,为进一步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教育部于 2018 年创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搭建中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对接平台,推进全球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衔接,迄今已初步形成江西、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福建等六省牵头,覆盖15 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产学研用协同开放新格局。此次会议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广东省教育厅、广东药科大学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