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公安县的埠河镇,地处长江南岸,蜿蜒流淌的长江在这里孕育出万亩良田,27个村庄散落其间,纵横交错的水渠遍布镇子,呈现出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来到埠河,少不了要尝尝这里的葡萄。埠河镇所在的公安县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葡萄产区,而埠河镇则是“公安葡萄”的核心产区。
这里种植的葡萄品种超过30多个,面积近7万亩,每年12.8万吨的产量能创造出20多亿元的产值。靠着一串串葡萄,埠河人过上了甜蜜幸福的生活。
然而在30多年前,葡萄这种水果在埠河却是稀罕物,别说吃了,很多人连见都没见过。葡萄种植户老陈对此印象颇深。
20世纪80年代末,埠河人大多以种植棉花为生。但随着化纤产品的冲击,棉农们的收益越来越低,一亩地三百来块钱的收入难以维持生活。为此,很多人开始寻找致富之路。
当时,附近县市有人靠种植柑橘、黄桃致了富,很多人想着可以借鉴经验,也发展类似产业。但老陈却觉得,跟大家一样,就没有竞争力,要做就做市场稀缺的产品。
一次偶然的机会,老陈第一次在朋友家吃到了新疆的葡萄。尝到葡萄的那一刻,老陈便想着,若是在江汉平原种植这种稀缺水果,必然大有作为。
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时,葡萄该怎么种,该去哪里引种,老陈不知道,埠河人也不知道。老陈辗转各地请教农业技术人员,却被告知,江汉平原的自然条件不宜种葡萄。
但老陈不想轻易放弃,不管怎样还是要试试。为此,他去外地学习了三个月葡萄种植技术,并买回400株幼苗,开始尝试种植。
从改良土壤到设施栽培,埠河人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几年的反复试种,终于取得了成功,从此打破了“江南不宜种葡萄”的旧观念。
如今,埠河镇葡萄种植技术日趋成熟,种植面积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几亩地,发展到如今15个乡镇、100多个村庄、11万亩的种植规模。2016年,“公安葡萄”还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靠着一股子不服输的拼劲,埠河人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然而随着葡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他们又遇到了新问题,本地市场逐渐饱和,葡萄销售陷入困境。
就在此时,很多在外的年轻人回到了家乡,为家乡的葡萄找销路。经过实地调研,他们发现自家葡萄的上市时间和南北两地的不一样,便打算利用时间差进行错峰销售,争取全国市场。
然而打开销路的过程比想象中要艰难很多,刚开始的时候,人们不认识埠河葡萄,很难卖出去。为此,埠河的年轻人想尽了办法,让经销商先拿去卖,再给钱,不知道赔了多少钱,吃了多少亏,才终于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而今,“公安葡萄”的销售渠道已经拓展到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销售旺季时,每天有3000多吨葡萄从这里出发,运往全国各地。
这座葡萄园是景毕慧和妻子打理的,与别家不同,园子里的葡萄树种得特别稀,1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只有10株树。之所以如此,是为了提高葡萄的品质。
不过他们刚开始进行稀植的时候,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那时,按照传统的种植方法,一亩地就能有一两万的收入。而进行稀植,却还是没谱儿的事儿,搞不好就什么都没有了。
对于老一辈人的顾虑,这对年轻夫妻打算用实际行动来证明。2017年,他们搭建起新的智能化大棚,进行稀植改造。第二年虽然挂果不多,但种出来的葡萄在品相和口感方面都十分优秀,市场价格远比寻常葡萄卖得高,这让大家看到了科学种植的好处。
和景毕慧一样,许多埠河镇的年轻人,都在探索如何种出更优质的葡萄。2020年,全国“阳光玫瑰”葡萄标准化生产学术研讨会上,全国150多个参评果品,四名金奖花落公安。
一串串饱满鲜艳的葡萄,不仅振兴了产业,也扮美了乡村的风景,而埠河人的脚步依旧没有停下。如今,当地人又在葡萄种植的基础上,发展起了乡村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