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进入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视野渐趋开阔,只见一座孤峰形如寿桃,高耸于旷野。山峰属喀斯特地貌,上有多处洞穴裸露。这便是万寿岩。
“北有周口店,南有万寿岩。”坐落于三明市的万寿岩遗址,因出土众多远古时期的石制品及发现早期人工石铺地面等重要遗迹闻名于世,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类型遗址之一,也为研究闽台史前文化渊源提供了实物依据。
日前,2023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基础教育交流活动在三明市举办,20多名与会嘉宾走进万寿岩遗址,感受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文化,探讨文物保护与科普对两岸文化教育的深远意义。
万寿岩遗址由船帆洞遗址、灵峰洞遗址、龙井洞遗址等组成,共出土四个文化层。各文化层均含有大量远古人类制作的石质工具及伴生哺乳动物化石。跟随讲解员,漫步在万寿岩遗址博物馆,馆内陈列的文物让交流团成员们发出阵阵惊叹。
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主任李顺亮介绍,距今20万年和4万年的灵峰洞和船帆洞都出土了锐棱砸击石器。此前,1986年,台湾考古工作者在台东县八仙洞发现大量锐棱砸击石片和石核,经测定距今3.2万~1.5万年前。经过专家鉴定,两地发现的锐棱砸击石片、石核在制作工艺和类型上相同,这为佐证闽台史前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是同根同源提供了实物证据。
原来在台湾海峡波涛底下,静卧着一道浅滩“东山陆桥”。福建博物院研究员范雪春介绍,距今2.5万至1.5万年期间,由于海洋水面大幅下降,“东山陆桥”便露出为陆,那里存在着大陆与台湾来往密切且规模庞大的动物群落,大陆古人类很可能在追逐兽群过程中踏上了台湾岛。
第一次来到海峡两岸的远古家园,台东大学教育学系教授李伟俊感叹道:“万寿岩遗址出土的文物,与台湾台东县长滨文化遗址遥相呼应,原来两岸自古以来就是一家人!”
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古老的万寿岩,在历时23年贯彻落实“保护文物和发展生产两不误”的实践中,已成为我省第一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两岸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李顺亮说:“我们正从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到文旅融合,建设5A级景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方面,推动万寿岩遗址成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让历史文物活起来,守护两岸共同的精神家园。”(福建日报)
27日晚,2023海峡两岸大学生篮球赛(莆田赛区)在莆田市体育中心开赛。本次比赛为期3天,采用单循环赛,共有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台湾体育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4支两岸高校球队参加。 当晚的揭幕战在清华大学和台湾体育大学间展开。赛场上,球员们配合默契,有序组织进攻和...
台海网8月2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郑玮玮 文/图)8月28日,2023年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艺术展在漳州市长泰区启动。 省委、市委、有关单位领导,在闽台商台胞代表,两岸影视音乐行业嘉宾等出席活动。台湾“中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创会荣誉理事长汪威江,中...
2023海峡两岸妈祖文创作品大赛28日在“妈祖故乡”福建省莆田市启动,推动两岸创意人才资源、高校资源、文旅活动资源等互融互通。 本届大赛秉承“以文创赛事助推文旅融合”的宗旨,走进湄洲,聚焦妈祖文化,将大赛与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相结合,号召两岸创作者用多元化设计手法诠释妈祖文化、传播妈祖文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
近日,海峡两岸萧圣君信俗文化交流暨纪念萧圣君诞辰882周年活动在尤溪县洋中镇际口村举行,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信众代表共200多人参加。 其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萧圣君信俗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展开交流研讨。泉州、莆田、台湾等地信众就开展信俗文化交流合作签约。 中华道教经箓文化教育协会秘书长王天沛表示,两岸有许多共同的民...
15-16日,“2023海峡两岸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论坛”在福州举办。海峡两岸专家学者、科技社团和高校、科研机构、农业企业代表等140多人参加论坛,其中台湾代表近50人。 论坛邀请海峡两岸“三农”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院长李季、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段兆麟、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周顺桂、台湾农村专业技术服务协会理事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闽ICP备07001623号福建省通信管理局
版权声明: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导报(台海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免责声明:台海网转载自网络的文章和图片,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内容仅供参考。
如我们使用了您的作品(包括文章和图片),请作者与本网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网,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